当前位置: > > 姓名起源-余

姓名起源-余


一、 姓名起源

余姓起源有三:

1、 据《风俗通》载,余姓为“由余之后, 世居歙州,为新安大族,望出下邳、吴兴”。春秋时,秦国有个臣医叫由余,他 的祖先是晋人,避乱于西戎。由余本来在西戎为官,后奉命出使秦国,见秦穆公 贤德大度,就留在秦国为臣。他为穆公谋划征伐西戎,使秦国成为西方霸主。他 的后代子孙以其名字为姓,有的姓由,有的姓余,同出一宗。

2、 出 自赤狄族,为隗姓之后。据《国语》载,“潞、洛、泉、余、满五姓,皆赤狄隗 姓。”

3、自称系铁木复姓所改,为元太祖成吉思汗(铁木真)的后代 ,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。相传铁穆宰相乃是忠臣,太祖听信谗言,要捉拿铁穆宰 相的九子一婿。九子一婿星夜出城,逃至贵州,见太祖亲领追兵前来,就躲在凤 锦桥下。追兵到来时,有人见桥下水波动荡,提出可疑,太祖未加细查,随口说 :“江中有水,水中有鱼,何必大惊小怪,快快继续向前追赶。”铁穆氏十兄弟 逃脱后,原想改铁穆氏为金氏,最后决定改为余氏。“余”比金字少一横,又是 “水中有鱼”的鱼字的谐音,堪称一字双关。但此类余姓根据多名历史学家考证 ,实出自于西夏party项羌人.始祖为元末安庆守将余阙及同族之人.世居庐州(今 合肥),后世避红军之乱逃入四川,清代又迁云南贵州.其宗谱所载内容多与史实不 太相符,其祖为元太祖铁木真,统称为铁改余氏.

二、 迁徙分布

历史上,余氏基本上是一个较典型的南方姓氏。余氏最早的发祥地应在 今陕西凤翔至咸阳一带具体播迁情况因缺乏资料,故难以详考。大致上讲,余姓 于汉时迁入安徽的歙县一带,并落籍此地繁衍发展。汉以后,我国南方北方的余 姓基本上都在繁衍,但北方要弱得多。余姓有不少迁居浙江、江苏、江西等地。 魏晋南北朝时,余姓已成为新安郡一带的望族。又由于北方战乱,余姓南迁不可 避免,部分余姓族人迁入湖南、湖北。唐代以后,余姓才迅速壮大起来,并形成 东南一带两处望族。余姓迁入福建、广东等地,始于唐末宋时。明清之际,余姓 不仅已遍布江南各地,而且北方各地的余姓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.

三、 郡望堂号

【堂号】

“清严堂”:宋代余元一,是朱熹最喜欢 的门人,最讲仁义理智信五伦,号“清严”。

“忠惠堂”:宋时余天 锡是宰相史弥远的家庭教师。沂王无后,命天锡在王族里找一个比较有贤德的幼 儿作儿子。天锡给他找来了贵庄,就是后来的宋理宗。理宗即位,封天锡为奉化 郡公,死后谥“忠惠”。

【郡望】

新安郡:晋太康元年(公 元208年)改新都郡置郡,治所在始新(今淳安西)。相当今浙江淳安以西,安 徽新安江流域、祁门等地。

下邳郡:东汉永平十五年(公元72年)改 临淮郡置国,治所在下邳(今江苏雎宁西北),辖地北至江苏新沂、邳县,南至 安徽嘉山,东至江苏涟水、淮安和靖江市。南宋时改为郡。

吴兴郡: 三国吴宝鼎元年(266年)置郡,治所在乌程(今浙江吴兴南),相当于今浙江 临安、余杭、德清一线西北,兼有江苏宜兴县地。

四、 家乘谱牒

山东:泗水余氏会通世谱五卷外纪一卷

江苏:镇江京江余氏 宗谱四卷、镇江余氏宗谱四卷

<浙江:淳安遂安西涧沣南余氏族谱 三卷、象山峰北余氏宗谱一卷、长兴麻圆余氏宗谱十二卷绍兴会稽余氏支谱十卷 首一卷、常山余氏宗谱七卷

安徽:余氏族谱(卷数不清)、徽州新安 余氏世系像谱不分类、休宁余绍贤堂族谱三十卷潜山余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

福建:安溪余氏族谱不分类、长乐余氏世谱家传不分卷 江西:抚州梨 溪余氏宗谱(卷数不清)

湖南:新洲余氏宗谱二十九卷首六卷

广东:余乐族谱三十卷、曲江余氏族谱四卷

四川:长寿余氏 族谱一卷、荣县余氏族谱四卷

余、佘

(百家姓典故)

余佘系出一源 两姓谊属弟兄

“余”与“佘”,都是汉人的姓 氏,两个字看起来极为相似,如果不仔细分辨,可能有许多人还看不出其间的那 点些微差别呢!

关于“余”、“佘”二字之间这一段错综复杂的关系 ,可以从古人杨慎的笔记上,看出大概。杨慎是这样说的:“今人姓有此而妄写 作佘,此不通晓说文而自作聪明者,余字从舍省,舍与蛇近,则禅遮之切为正音 矣,五代宋初人,自称曰沙家,即佘家之近声可证,而赊字从佘,亦可知也。”

另外,清代学者张澍在《姓氏五书》上也指出:“古有余写佘,余之转 音为禅遮切,音蛇,今人妄作佘,非也。”

从这两段记载,“余”与 “佘”两个字,以及两个姓氏之间的关系,便十分的显然了??两个姓氏系出于 同一来源,根本就谊属兄弟。

余、佘二氏的系出一源,还可以从他们 的繁衍地点,找到有力的证据??

《姓纂》一书中指出:“余,望出 新安,秦由余之后,代居歙州。”

《姓苑》上则指出:“佘,南昌郡 人,今新安有之。”

由此可见,余、佘二氏,过去主要都是繁衍于新 安,也就是现在的安徽歙县一带。而佘姓的最早出现,很可能是唐代的江西南昌 ,因为,在历史上头一个出现的佘姓名人,是唐代的太学博士佘钦,他的籍贯就 是南昌,由此判断,江西与安徽既属邻地,从安徽繁衍到南昌的余氏,由于某种 缘故或是偶然的因素,而使自己的姓氏少掉了那么一小截,变成了佘氏,自也是 极为可能的事。

根据以上的这些资料,余、佘二姓的谊属兄弟,应该 是八九不离十的,那么,余氏的始祖,也应该就是佘氏的始祖,余姓又是从何而 来的呢?

关于这个问题,《姓纂》上的考据是“秦由余之后,代居歙 州”。这位为后来统一天下的秦国奠定富强基础的由余,正是后世余姓以及佘姓 的始祖。

余氏的南迁,根据后世学者考证,应该也是在唐代之后,否 则,那个时候的新安和南昌也就不会有余姓甚至佘姓的名人出现了。换言之,在 中国的北方和南方,余氏的后人是同时在不断地繁衍滋长的,而余姓的转为佘姓 ,则是发生在江南的事,北方各地,最初并没有姓佘的人,后来也是从江南迁移 去的。

余、佘二氏,虽然源远流长,有着将近三千年的历史,但奇怪 的是,他们的出人头地却迟至唐代以后,而大露锋芒于宋代之时。

宋 仁宗的天圣年间,有十分著名的“四谏”,指的是当时在朝廷只担负言责的欧阳 修、王素、蔡襄以及余靖四人,其中的余靖,正是广东曲江余家的杰出子弟,十 分受到当朝的器重,余靖的功业,尚不仅此,他并曾先后三次出使契丹,后来侬 智高反叛,他奉令经制南事,不载南海一物,后官至工部尚书,著有《武溪集》 传世。后来,广州设有一座远近知名的“八贤堂”,余靖即为八贤之一,可见得 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了,怪不得后世广东的余姓人士,都对这位杰出先人的事 迹津津乐道。
上一篇世界就是一个班(搞笑版) 下一篇孤独的兔子
打赏支持
评论0